​ 愉快旅行网-让旅游更简单 愉快旅行 说走就走!www.ykccc.cn

重庆奉节 夔门雄姿 三峡之巅
骑着毛驴去旅行 骑着毛驴去旅行 2025-02-23 16:23 24619人已阅 1454人赞过
国内 重庆 重庆长江索道 重庆两江游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 奉节白帝城 重庆湖广会馆 重庆云端之眼观景台 磁器口古镇 巫山小三峡 《重庆·1949》演出 李子坝轻轨站 巫峡神女景区 重庆三峡之巅
奉节县隶属于重庆市。奉节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奉节是巴蜀襟喉,入蜀要道,渝东北地区的门户。奉节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重大事件,公孙述踞白帝城筑捍关,刘备永安宫托孤,西晋大将王濬楼船出夔门灭东吴,宋军踞守山城抗蒙等。

奉节县隶属于重庆市。奉节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奉节是巴蜀襟喉,入蜀要道,渝东北地区的门户。奉节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重大事件,公孙述踞白帝城筑捍关,刘备永安宫托孤,西晋大将王濬楼船出夔门灭东吴,宋军踞守山城抗蒙等。众多英雄豪杰、文人墨客在奉节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的诗篇。

奉节因夔门雄踞,世称夔州。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为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改名为奉节县,沿用至今。

国家5A级景区—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位于长江瞿塘峡口北岸,地处长江三峡西入口,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接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距奉节县城东10余千米。


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扼东巴门户,控西楚之地,其势险天下,其形胜古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白帝城原名子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据险在此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犹如白龙,作为“白帝复兴”的祥瑞,因此公孙述借此自称“白帝子”。公元25年,公孙述自号白帝,改子阳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公元36年,当地百姓在白帝山建庙、立公孙述像以供奉祭祀公孙述,称白帝庙。

唐代以来,白帝庙处增建了祭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亮的诸葛祠。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白帝庙改祀蜀汉君臣,逐渐形成白帝庙内无白帝,而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

白帝城原位于长江北岸,三峡工程蓄水后,水位抬高至175米,白帝城成为“高峡平湖”中四面环水的一座“绿岛”,通过一座长长的风雨桥与长江北岸相连。

下图是从三峡之巅拍摄的白帝城,可见白帝城与北岸连接的风雨桥。



下图是夜色中的风雨桥。



唐宋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历代文人墨客或游历、或寓居、或为官,在白帝城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诗仙李白的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更使白帝城声名远扬。



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退守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临终之际,将国事、家事一并托付于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帝托孤”的故事。



白帝托孤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源自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在白帝城病重时,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的故事。这一事件发生在刘备与东吴的战争失败后,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意识到自己即将离世,因此决定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希望他能够辅佐刘禅治理国家。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过程中,对诸葛亮表达了深切的信任和期望。《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如果刘禅能够胜任皇帝的职责,就辅佐他;如果刘禅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面对刘备的托孤,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诸葛亮表示,一定会尽心尽力辅佐刘禅,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诸葛亮的这一承诺,成为了后世忠诚和责任的典范。

这段对话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高度信任和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

白帝城托孤堂刘备托孤大型彩塑,再现了1700多年前永安宫刘备托孤的悲壮历史。



榻上躺着的是刘备,榻前左边站立的是诸葛亮,右边持剑站立的是赵云。对诸葛亮跪拜的是刘备的二个儿子—刘理(梁王)和刘永(鲁王),虽然托孤托的是后主刘禅,但此时刘禅在成都,没有在场。



刘备在托孤后不久便去世,刘禅继位,改年号为建兴。诸葛亮随后成为了蜀汉的实际掌权者,他不负刘备所托,致力于稳定国内局势,对外则多次北伐,试图恢复昔日的汉室。




白帝托孤对蜀汉的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诸葛亮的辅政确保了蜀汉初期的稳定和发展,但也因为诸葛亮的去世,蜀汉逐渐走向衰落。刘备的托孤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局,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君臣关系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启示。




白帝托孤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被广泛传颂,成为了忠诚、责任和智慧的象征。许多文学作品、戏剧和电影都以此为主题,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不同侧面。

白帝托孤不仅是三国时期的一段历史佳话,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它讲述了忠诚、信任和责任感的重要性,至今仍对人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但历史上要成为帝王,绝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帝王之所以能成为帝王,必定要有所权谋,才能完成千秋大业。刘备白帝城托孤虽找来了诸葛亮,他知道刘禅的能力有限,无法驾驭国家社稷,必然需要孔明的辅佐才行,但蜀汉的所有事务完全交由诸葛亮一人他又有点不放心,于是托孤时特意将尚书令李严叫到床前与诸葛亮共受嘱托,其用意就是让李严成为诸葛亮的掣肘。

此外,刘备还在托孤后单独密召了赵云,交代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充分显示了帝王的权谋。

刘备在托孤诸葛亮后,紧接着又单独嘱咐了赵云,他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段看似平常的嘱托,其实是别有用意,只不过常被人忽略。刘备言下之意就是,我走以后,你要为我看护好我的儿子,如果有人胆敢推翻后主,你赵云就完全可以替我将他除掉。

在刘备心中,赵云的忠心不亚于关羽、张飞。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尤其长坂坡之战舍命救阿斗,忠心护主的心,没人比得上。所以,刘备临终前,特别交代赵云一定要保护好刘禅。换句话说,万一有人要窃取或者说推翻蜀汉的刘姓统治,赵云就会第一个挺身而出。可见刘备对身后之事并没有足够把握,即使像诸葛亮如此忠心的人,刘备仍要有所防范,单独召见了赵云以防万一。

下图是昭烈帝刘备的塑像。



下是后主刘禅的塑像。



刘备逝后,刘禅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即蜀汉后主。刘禅在位四十二年,在位期间,完全遵照刘备的遗训,拜诸葛亮为相父,一切国事均有诸葛亮决断,在诸葛亮身后支持姜维北伐。可惜在位后期宠信宦官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



蜀汉后主刘禅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刘禅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5岁。

在我们通常看到的历史中,通常只会描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很少提及刘备密召赵云之事。乾隆皇帝看了这段故事后说到:“昭烈于亮平日以鱼水自喻,亮之忠贞岂不深知,受遗时何至作此猜疑语,三国之人以谲诈相尚,鄙哉!”



历史上对后主刘禅的评价不一。多数的评价认为刘禅软弱无能,是位庸主、亡国之君。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也有评价认为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选贤任能,生性虽懦弱,但心无害戾,老实忠恳。

刘禅的老实忠恳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乐不思蜀”即可描述。

蜀国亡国后,某日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想起亡国之痛,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旧臣郤正闻此言,趁上厕所时对他说:“陛下,下次司马昭如若再问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视著宫殿的上方,接着闭上眼睛一阵子,最后张开双眼,很认真地说:‘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又问同样的问题,刘禅赶忙把郤正教他的学了一遍。司马昭听了,即回以:“咦,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刘禅大感惊奇道:“你怎么知道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忠恳,从此再也不怀疑他。

这个故事既描述了刘禅的老实忠恳,但也有可能是刘禅智慧的体现,在身陷囹圄情况下,争取生存是第一位的需求。

从白帝城景区乘摆渡船3分钟即抵达对岸的瞿塘峡景区。瞿塘峡景区的赤甲山上有老关庙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巫山猿人遗址三大遗址和老关庙信号台、赤甲楼、古炮台、古栈道、风箱峡悬棺等景点。





从瞿塘峡景区看到的瞿塘峡。



清清的江上行驶着游三峡的游轮。



瞿塘峡景区赤甲山上的古炮台。



猴子蹲在炮口上观敌瞭阵。



瞿塘峡景区赤甲山瞿塘峡口设有古代锁江防御设施—夔门锁江铁柱。



夔门锁江铁柱是南宋夔州守将徐宗武所立。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徐宗武任夔州知府,为防止蒙军舰船顺江而下,在白帝城下夔门岸边石盘上设置锁江铁柱和拦江铁索。徐宗武在夔门白帝城东江边石盘上立铁柱两根,对面江南岸凿孔,设拦江铁锁七条,与对岸山体相连,以防蒙古军船由夔门冲下。

祥兴元年(1278年),忽必烈军队占领重庆,顺流而下,攻占了夔州。锁江铁链未能完成“锁江”的历史使命。到了明清时期,锁江铁链成了官府收税的关卡。

夔州博物馆内的锁江铁柱和铁柱铁索锁江示意图。





长江三峡起于瞿塘峡,经过巫峡,到达湖北西陵峡。瞿塘峡是长江三峡的起点,是长江三峡中最短的一个,也是最为雄伟险峻的一个。



夕阳下的瞿塘峡。



从瞿塘峡景区遥望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三峡之颠。



从瞿塘峡景区可以步行登顶三峡之颠,需时约5小时。

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即“雄踞天下”的绝景“夔门”,又名瞿塘关。夔门以其险峻的地形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看夔门全景要从白帝城观景台观看,位于长江三峡瞿塘峡口的白帝城既是东望“夔门天下雄”的绝佳位置,也是饱览长江三峡险峻之美的起点。杜甫的诗曰: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尘接素秋。

下图是从白帝城观景台看到的瞿塘峡和夔门。



夔门是长江三峡的地标,夔门天下雄。

夔门崖高500米、江宽只有百米,但流量高达50000多立方米/秒。夔门江岸两山对峙,悬崖陡立,斧劈刀削,直上而下,中贯大江。夔门西扼巴蜀,东控荆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夔门以雄伟壮观而著称,古有“夔门天下雄”之盛誉,今享“中华山水之门”之美名。第五套1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就是夔门,背景图案中最高的山峰就是三峡之巅。

下两图显示了白帝城、瞿塘峡和三峡之颠之间的空间关系。

从下图可见连接长江北岸与白帝城的风雨桥,从瞿塘峡景区徒步登三峡之颠的路线,从白帝城驾车前往三峡之巅的行车路线。




下图中红色圆圈内是白帝城,红色椭圆形圈内是瞿塘峡景区,红色五星处是三峡之颠。




总结一下游览的经验,从照相角度看,游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较好的时间是下午,下午是顺光,利于照相。游三侠之颠最好是上午,上午从三峡之巅照瞿塘峡和夔门是顺光。

三峡之巅景区地处长江三峡之首,位于瞿塘峡南岸的高山之巅,因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的诗句而得名。



三峡之巅海拔1388米,是长江三峡的制高点,也是长江三峡的起点。每年秋季,山顶是观赏三峡漫山红叶景色的绝佳处。




在宋代著名绘画《蜀川胜概图》(原件藏于美国华盛顿,相传为北宋名家李公麟所作,最为乾隆帝欣赏)中,图中标注为“猪头山”(红圈处)的山峰就是现在的三峡之巅。图中左下侧的建筑群是瞿塘关,左下侧的建筑群是白帝城,底边正中的永安故宫就是当年刘备托孤的永安宫(遗址已被淹没)。



登顶三峡之巅有三种选择,一是乘索道上行,乘索道上行的入口是位于半山腰的游客中心;二是乘景交车上行,乘景交车登顶的入口称为蓝月河游客中心(次入口),距山顶不远,适于自驾者;三是步行登顶,从瞿塘峡景区出发,徒步登山需大约5小时登顶,是很多徒步爱好者钟爱的登山路线。



景区入口处的夔鼓广场。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夔鼓,夔鼓是黄帝大战蚩尤时制作的战鼓。



清晨的三峡之巅,滚滚的云海在山间翻卷奔涌。天气好时在三峡之巅山顶可看到云海,这也是最好上午游览三峡之巅的收获之一。









三峡之巅是一个与音乐有很密切关系的地方,而音乐又与“夔”这个汉字有很深的渊源。

舜帝祭典四望的地方—四望乐坛的“乐正后夔”牌坊和汉白玉音祖塑像—浮雕后夔。





“夔”字最早见于甲骨刻辞和青铜金文,“夔”字一指人物,相传为舜的乐师;另一指动物,即夔龙,其图像是一种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具有神灵的单足龙。

《百家注》上记载,夔姓始于上古时期,传说是帝尧时的乐正(“乐正”是礼乐的最高职位)夔的后代。周时封楚国的后裔于夔,即今三峡区域。故此地称为夔门,因此先有夔姓,后有夔国。夔国是西周时期(公元前840年左右)建立的一个依附楚国的小国,地点在今秭归、奉节一带,其国君亦是楚王族。春秋中期,楚国开始向周边急剧扩张,夔国阻挡了其西进的路线。公元前634年,楚令尹子玉以夔子不敬楚之先祖为由,率楚军灭夔,存续了200多年的夔国灭亡。

舜的乐师夔,又称“后夔”,简称“夔”,生在黄帝和尧舜禹年代,凭天赋的音乐才能,以江河石击、风啸雷吼、鸟叫兽鸣之音创造了吹(石哨)、打(石鼓)、弹(竹琴)、唱(呐喊)“四乐之音”,具有超群音乐才能的夔被帝王重用,成为舜掌乐之官。夔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音乐家,是中国音乐的鼻祖。夔创作出当时的宫廷音乐—雅乐的最高典范和代表性作品乐舞《大韶》,简称《韶》,又称《箫韶》、《九韶》、《九招》、《九辩》、《九歌》等,被后世称为雅乐鼻祖。

《尚书.益稷》写到:“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的意思是《箫韶》乐舞已到最后一部分(已经演奏了九成),凤凰都来伴舞,象征着高雅的艺术可以上通神灵。“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指用石块敲击、用手拍打石磬,百兽随之起舞。

夔还创办了中华第一所音乐培训学校《大司乐》,又名乐正,并担任校长和老师。

孔子在齐国欣赏完乐舞《韶》的演出后,对《韶》迷恋得如痴如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尽美矣,又尽善矣。以至于“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舜帝时,三峡洪灾,舜派大禹治理。因三峡是夔的故乡,夔主动请缨,以“夔音”大法辅助大禹治水,并与舜帝约定,三年治水成功,舜帝便亲自在三峡之巅祭拜“日月星辰”四望。大禹在夔的助力下,治水成功;夔在三侠之颠寻得天音罄石,并谱出《九韶》雅乐供舜帝祭典四望之用。舜帝祭典四望的地方称为“四望乐坛”。因夔助禹治水有功被尊为夔神,化身为石,寄骨于三侠之颠。

汉白玉浮雕后夔塑像前的水池上,十三块排列酷似“夔”字笔画演变的石块是神夔的图腾。



“夔”字门。




至于中国音乐的鼻祖为什么称为“夔”,我推测与关于“夔”的传说有关。

传说,黄帝大战蚩尤,久战不下,黄帝在三峡之巅捕获夔牛,令将士将夔牛的皮制成战鼓80面,用夔牛的骨头作鼓槌,击打可声震500里。在夔牛鼓震声中,黄帝军队士气大振,“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黄帝赢得了大战的胜利,天下始大定。后来,秦始皇效仿轩辕大帝,获得夔鼓,得以统一六国。由此可见,利用“夔”皮制作的鼓发出的声音,助黄帝取得了战蚩尤的胜利。因此,黄帝将精通音乐的人封为“夔”姓。

音乐的本质就是不同节奏与音高声音的组合。鼓在乐队中是最重要的打击乐器,控制着乐曲的节奏。打击乐器是古人的主要乐器,如鼓、磬、编钟等。因此,鼓在远古音乐的位置和作用十分重要,如秦初的石鼓、少数民族的铜鼓等。即使在现代音乐中,鼓的作用仍十分显著。定音鼓是管乐队或交响乐队的基石,架子鼓是爵士乐队的基础。因此,用与鼓相关的字“夔”作为精通音乐人的姓应有其道理。



在三峡之巅观景区的核心景点观景平台—迎龙台俯瞰,整个瞿塘峡的壮观景色尽收眼底。





迎龙台海拔1388米,是长江三峡的制高点,居高临下,可以俯瞰白帝城、夔门、瞿塘峡等景点。

长江水从左至右流过瞿塘峡,左手是长江的支流,右手通过白帝城汇入长江的是草堂河。



远处云雾中,新的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




站在三峡之巅,遥望远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山河壮丽。





从三峡之巅山脚下的瞿塘峡观景台遥望三峡之巅。



徒步登三峡之巅的山道。





从瞿塘峡观景台看到的壁立千仞的白盐山山崖。



位于夔州古城的夔州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



夔州博物馆位于高台上,高台下面江边的南门沱是诗仙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江陵时登舟的码头。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因参与永王李璘叛乱而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突遇朝廷大赦天下,李白被赦免后,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写下了传颂千古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从小即会背诵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挥手向李白告别:李白兄,一路平安!



李白感谢诸位相送:诸位再见,后会有期!



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夔龙形玉配件。



下图是“夔”字古代写法。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充满神秘和威仪的夔龙图案。到春秋战国时期,夔龙常用来比喻君子和贤人。

“朝辞白帝彩云间”、“不尽长江滚滚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些古诗都与同一个地方有关,那就是奉节。2017年,奉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华诗城”。



上面有各位嘉宾签字的中国诗词大会奖牌。



杜甫提笔赋诗塑像。

中国诗词的四个“第一”均与奉节有关,它们分别是李白的“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杜甫的“天下第一律诗”《登高》、刘禹锡的“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二首·其一》、康熙皇帝的“天下第一景诗”《六言诗》,赋予奉节中国千古诗城是名幅其实,这也与这里有白帝城、夔门、瞿塘峡这样的景观有关,而三峡之巅又是欣赏这些景观的绝佳之处。

1200多年前,诗圣杜甫从成都来到江州,再顺江而下,于766年来到夔州,好不容易才登上这夔门(三峡之巅)之上,看到险要的瞿塘峡,写下了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诗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入峡任夔州(今奉节)刺史,在位两年多。刘禹锡在任期间创作了“天下第一情诗”《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刘禹锡根据民歌填写新词,创作这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在夔州开了“竹枝词”的新风。

康熙皇帝的“天下第一景诗”《六言诗》:

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源意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康熙皇帝曾御书此诗给告老还乡的监察御史傅作楫。实际上,这首诗是在被誉为天下第一景诗《寻张逸人山居》上改作而成。原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地点在长江三峡。原诗为: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夔州博物馆旁边是复建的永安宫和鲍公馆。





原永安宫因三峡大坝蓄水,水位提升被淹没。

鲍超(1828-1886),奉节人,是曾国藩湘军中一名传奇式高级将领。光绪十一年(1885),鲍超由湖南提督任上告老还乡,在奉节修建公馆。

除夔州博物馆外,永安宫、鲍公馆、耀奎塔、观音洞、开济门、依斗门等古建筑构成了夔州古建筑群。



下图是依斗门。



下图是观音洞。







离开奉节前往湖北恩施大峡谷,途中路过旱夔门。

旱夔门位于奉节县兴隆镇回龙村椅子淌腹地,地近天坑地缝,距奉节县城约40千米,在国道348路边。路边建有观景台。



旱夔门与长江三峡自然景观夔门相似,因为山谷里平时干旱,雨天才出现小细流,旱夔门之名由此而来。旱夔门由两处如刀削般的600多米绝壁构成,两山之间形成一道400多米宽的天然大石门,被地质界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山门”。



可以想象,若有大水存在,则这里就是夔门。



旱夔门下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恬静安宁,真是修仙养身的绝佳去处。



美哉,奉节!悠哉,奉节!


热卖酒店

热门景点

相关攻略

推荐团购